防火灭火,抢险救援,消防安全跟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。面对火灾事故,如何逃生自救,这方面的知识你懂得多少?昨日,笔者采访了贵阳消防支队云岩大队防火专家,针对老百姓经常遇到的一些火灾事故,教大家如何正确逃生。
烟雾:火场中的“无声杀手”
案例:2007年2月11日,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六联社区的洋华高新科技厂发生火灾,公安消防部门现场紧急疏散235名工人,10名工人因烟熏窒息不幸死亡。经调查,火灾系工人清洁作业时违规操作所致。
专家说法:在居民区火灾中,市民们普遍存在一个误区,认为只要不被火烧到,吸几口烟问题不大。其实,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亡人火灾中,九成以上的死者不是死于烈火,而是死于火场烟雾。火灾发生时,火焰和有毒气体均往上走,正确应对措施是用湿毛巾捂住口、鼻,压低身位,尽快逃离火场。如无法及时逃出,应用水将大衣、棉被等浇湿后披在身上保护自己,等待救援。
液化气钢瓶:火场中的“定时炸弹”?
案例:2014年12月28日凌晨2点左右,贵阳市乌当区北衙路附近某餐馆的储物间起火,隔壁房间存放着13个装有可燃气体的钢瓶。消防官兵在水枪掩护下冲入屋内,将这13个钢瓶先后转移至安全地带,并用水枪实施冷却,有效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。
专家说法:火场中的液化气钢瓶,是灭火救援时重点转移和疏散的“对象”,有发生爆炸的可能。可有的市民一见到液化气钢瓶泄漏起火,拔腿就跑,导致小火酿成大火,这其实也是认识方面的误区。一般情况下,单个液化气钢瓶喷出火舌,引发稳定燃烧,钢瓶是不会突然发生爆炸的。具备灭火技能的人可自行处置,正确的方法是:利用湿毛巾和湿衣服盖住瓶口,扑灭火焰,快速关闭阀门,然后转移至安全地带实施冷却即可。如是多个液化气钢瓶被困火场,并被大火包围,瓶体长时间受热膨胀的话,便存在爆炸的可能。此时,人员不可贸然接近,可利用掩护物对钢瓶进行冷却,并等待消防人员前来处理。
高楼火灾:向上跑还是向下跑?
案例:2010年11月15日下午2点30分左右,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28号一栋高28层的教师公寓突发火灾,起火点位于大楼的10-12层之间,这栋楼很快被大火包围。火灾造成58人死亡,71人受伤,建筑物过火面积12000平方米,直接经济损失1.58亿元。
专家说法:目前,贵阳市建有各种高层建筑近3000栋,消防部队拥有的登高消防车能抵达的最大高度为51米,对于17层左右的民房,现有消防装备基本能满足救援需要。
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,楼内住户的第一选择应是寻找逃生和疏散通道,尽快沿通道逃离火场。逃离过程中,可将棉被或衣服用水浸湿,作为保护物使用。对于高层居住建筑而言,至少都有两道楼梯可作为疏散逃生使用。火灾发生后,可根据疏散指示灯或者指示标识逃生。千万不要乘坐电梯,以免电梯停电或失控。
如大火封住了逃生路径,受困在房屋内,可将衣物、被子等物用水浇湿,堵住门缝,并不时用水浇洒门框等,防止被蔓延的火势殃及。然后再通过窗户呼救和逃生。
高层建筑起火后,住户千万不要选择跳楼逃生。因为消防官兵铺设的救生气垫,救援的有效高度只有10米,针对的主要是3层以下被困人员。 |